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2分)材料一 粮食收获时最好的天气是晴天,以便及时晾晒。冬小麦播种前,如果有降水过程,利于土壤增墒,适宜播种和出苗生长。材料二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2分)材料一 粮食收获时最好的天气是晴天,以便及时晾晒。冬小麦播种前,如果有降水过程,利于土壤增墒,适宜播种和出苗生长。材料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2分)
材料一 粮食收获时最好的天气是晴天,以便及时晾晒。冬小麦播种前,如果有降水过程,利于土壤增墒,适宜播种和出苗生长。
材料二 见下图。

图甲 2012年10月24~26日秋收农田天气预报

图乙 2012年10月24~26日冬小麦播种农田天气预报
(1)材料二图中C地区以北已经收获完成,以南地区适宜收获,但该地却为“较适宜收获”,结合材料及两图信息,推测发生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12分)
(2)图甲中P地区纬度较低,但秋季粮食收获却晚于国内其他地区,请解释原因。(8分)
(3)图乙中B农业基地大多已由过去发展桑基鱼塘改造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原来的桑树被花卉、蔬菜取代。请简要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模式转变的圭要原因。(12分)
答案

(1)原因是有降水天气出现。适宜收获的天气是晴天,仅为较适宜收获说明可能有阴天或强度不大的降水出现;图乙显示该地区多为适宜播种,符合降水后适宜播种的条件。
(2)该地区纬度较低,10月末仍为生长期。该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夏种较晚,收获较晚。其他地区因纬度高或海拔高,生长期较短,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收获较早。
(3)交通、市场:由于交通更加快捷,花卉、蔬菜的市场需求扩大和变化;科技、产品效益: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种植花卉、蔬菜的经济收益比种植桑树更高等。
解析

(1)对比两图,图乙中显示该地区为适宜播种区,说明该区域有降水天气出现,因而该区域为“较适宜收获”。
(2)这主要与该地区的作物熟制有关,夏种较晚因而收获较晚。
(3)主要与交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有关。
举一反三
读世界两岛屿图,回答下列小 题。

小题1:以下关于两岛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乙为水稻种植业
B.甲地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乙终年高温多雨
C.甲地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乙地高
D.甲、乙两地都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小题2:当甲、乙两地的主导风向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的降水量和昼长值都比乙地小
B.乙地和开普敦都处于多雨期
C.澳大利亚西北部和乙地的风都从海洋吹向陆地
D.甲地和巴西高原为湿季,草木葱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华北平原某地蒸发与降水差值(即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和表层土壤含盐量季节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题。

关于图中两条曲线的正确描述是
A.蒸发与降水差值越大,土壤含盐量越高
B.A曲线是表层土壤含盐量季节变化曲线
C.两条曲线呈负相关
D.表层土壤含盐量一般在冬季达到最高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地理环境与建筑文化息息相关。图为我国西南菜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该院落主体呈白色,房屋坐向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建筑设计有“大风不进屋”、“风吹自把门前扫”之特点。由此推断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小题2:对于该院落中照壁的设计叙述正确的是
A.延长院落的采光时间B.遮挡早晨阳光的照射
C.减弱正午的紫外线强度D.阻挡来自北方的沙尘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某月14日6时的气压形势,图中L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乙地14日6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小题2:图中L天气系统中心移到甲地的时间约为
A.14日12时B.14 日18时C.15日0时D.15 日6时
小题3:图中L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最有可能是
A.晴朗B.暴雨C.暴雪D.沙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南半球亚热带某地各月降水量百分比累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该地夏季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B.盛行东南季风C.副高控制D.气温日较差小
小题2:该地水循环最活跃时
A.巴西高原草木繁盛B.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C.北京香山红叶正当时D.旧金山森林火险等级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