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2014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小题1】在发射该飞行试验器时,上海当天能够看到的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014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小题1】在发射该飞行试验器时,上海当天能够看到的月相是
【小题2】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作为我国重要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其区位优势不包括
A.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 |
B.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 |
C.区域经济较发达,人、财、物优势突出 |
D.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 |
【小题3】飞行试验器上的传感器在太空关注地球时的正确描述是
A.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不相同 |
B.在地球的南极上空观察,地球作逆时针旋转 |
C.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1个太阳日 |
D.地球自转是绕地轴做旋转运动的,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答案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月相。农历九月初一月相为新月。故选C。
【小题2】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西昌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所以区域经济较发达,人、财、物优势突出,是错误的。选项C正确。
【小题3】地球上除南极点和北极点外,不同纬度的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不相同,A错;在地球的南极上空观察,地球作顺时针旋转,B错;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1个恒星日,C错;地球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D正确。
考点:月相、地球运动
点评:本题组考查了月相、地球运动。属于知识记忆的考查,关键是学生充分掌握月相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时段的不同表现,卫星发射需要考虑的几个条件:纬度、地形、天气、交通等,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依此来回答为即可。难度较小。
举一反三
【题文】2014年3月26日,天文学家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体即宇宙中一切球状的固态物 |
B.材料中的“冰冻星球”为恒星 |
C.天体在宇宙中是静止不动的 |
D.天体有很多类型,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
【小题2】“冰冻星球”所在区域比较寒冷,这最可能是由于该区域……………………( )
A.距太阳比较遥远 | B.天体的体积过小 |
C.天体绕太阳公转的速度过快 | D.被冰雪覆盖 |
【题文】据新华社电,罕见的月全食天象奇观于北京时间2014年10月8日17:14:48~20:34:19登场。天文专家表示,这次月全 食对中国的观测者来说,是今年能观察到的唯一一次月食现象。结合月全食形成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小题2】结合这次月全食发生时间,对合肥市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合肥某旗杆正午影子越来越短 | B.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 |
C.此后合肥的昼变长,也变短 | D.大气逆辐射持续减弱 |
【题文】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的两颗行星名称分别是
A.金星、水星 | B.木星、火星 |
C.火星、水星 | D.火星、金星 |
【小题2】图中行星表面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根据地球表面昼夜半球的分布状况,此时地球上的日期最可能是
A.3月10日 | B.7月7日 |
C.10月1日 | D.12月25日 |
【题文】下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月系 | B.②—银河系 |
C.③—太阳系 | D.④——河外星系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