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关于下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C.乙表示昼

【题文】关于下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C.乙表示昼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关于下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所以有甲,甲代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才出现了乙、丙现象,表示的是昼夜长短 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对。A、B、D错。
考点: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举一反三
【题文】下列关于甲(35ºN,115ºE)、乙(25ºS,125ºW)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庆节白昼长短比较:甲<乙
B.自转线速度:甲>乙
C.地方时相差40分
D.儿童节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甲<乙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   )
A.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小题2】此地(   )
A.位于90ºE,昼长12小时左右
B.位于150ºE,昼长12小时左右
C.位于90ºE,昼长15小时左右
D.位于150ºE,昼长15小时左右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可见日全食现象.读图后回答下题。

【小题1】各地出现日全食当晚的月相应是(   )
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
【小题2】若某地出现食甚的国际标准时间为1:39:18,则该地可能为(    )
A.成都B.武汉C.上海D.杭州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下题。

【小题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在a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地正值夏季
B.b地昼短夜长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009年 10月11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许,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出发,启程前往南极。回答下题。

【小题1】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
A.10日19时B.11日5时
C.10日22时D.11日22时
【小题2】中山站距南极点的距离大约为(   )
A.1110千米B.2220千米
C.7770千米D.1760千米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