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图为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P、T、J、K。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判断该区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皱类型

【题文】下图为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P、T、J、K。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判断该区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皱类型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下图为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P、T、J、K。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判断该区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皱类型(   )
A.C地层形成之后;背斜B.K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C.C地层形成之后;向斜D.K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小题2】地表形态的成因与地质构造、岩性、外力作用等因素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背斜形成山地丘陵,向斜形成河谷、盆地
B.山地丘陵由较软弱的岩石构成
C.河谷、盆地发育于软弱岩层与向斜的核部
D.河谷、盆地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而成
答案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岩层弯曲由C岩层至K岩层都有弯曲,至K岩层以上部分没有弯曲,因此K岩层为界线,在K岩层形成之后发生褶皱,根据岩层走向和岩层新老关系(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可判断,其褶皱类型为向斜,因此D正确。
【小题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与背斜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易受沉积。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地,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况为“地形倒置”,因此A和B错;山地丘陵为侵蚀中较坚硬的难以侵蚀的部分,为较硬的岩层,B错;读图可知,图中河谷、盆地发育于向斜核部,此处岩层形成最晚,较软弱,易侵蚀,因此C正确。
考点:地质构造的判断;地表形态成因。
举一反三
【题文】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海滨野柳“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这是一个赤道上的群岛,却有着来自寒带的企鹅;它曾被视为“魔鬼之岛”,因为“地   狱之火”在这里涌动,如今它又被称为“最后的伊甸园” “生物进化活博物馆”。

【小题1】这个群岛上的岩石因为常年的风化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形态,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
A.石灰岩B.玄武岩
C.花岗岩D.石英砂岩
【小题2】岛上生物多样,常年生活着耐寒的企鹅,可能原因是(   )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小题3】研究发现群岛以每年数厘米的速度在向东南方向移动,原因是(   )
A.处在海底的扩张地带B.位于海沟附近
C.处在板块的碰撞挤压带D.大陆漂移造成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读图及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下图为美国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由于人们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1)分析说明A处有雨林分布的原因。
(2)图中B地降水量比C地明显偏多,请说明原因。
(3)请解释D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丰富的主要原因。
(4)说出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和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

【小题1】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大洋板块在张裂  ②大洋板块在俯冲  ③板块之间是生长边界  ④板块之间是消亡边界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小题2】与示意图相符的是(   )
A.马里亚纳海沟 B.大西洋海岭
C.夏威夷岛D.高加索山脉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今年下半年来,云南鲁甸、景谷两地先后发生了6级以上地震。

发生时间
震中
震级
震源深度
伤亡人数
8月3日
鲁甸
6.5
12Km
3872
10月7日
景谷
6.6
5 Km
325
 
【小题1】有关云南地震成因的说法一般认为是(   )
A.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B.大陆板块张裂
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挤压
D.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对张裂
【小题2】景谷地震较鲁甸地震伤亡少,其原因可能是(   )
A.震中距较小 B.震级较大
C.人口稀少D.烈度小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