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色,氯气和淀粉不反应,错误;B、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NO2,NO2溶于水而导致溶液变黄,正确;C、若含有亚硫酸根,SO32-可被硝酸氧化为SO42-,不能判断一定含有SO42-,错误;D、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是因为盐酸加入浓硫酸时,温度升高,使氯化氢挥发出来,遇到水蒸气产生白雾,不是浓硫酸的脱水性,错误。
举一反三
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
①活性炭、SO2和HClO都具有漂白作用,且漂白的化学原理相同
②常温常压下,16 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③因为氧化性:HClO>稀H2SO4,所以非金属性:Cl>S
④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 NA
⑤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
⑥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卤酸的酸性依次减弱
⑦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 (g) △H=-38.6kJ·mol-1
A.全部B.②⑤C.②③④⑦D.②④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甲装置可制得Fe(OH)3胶体
B.用乙装置可制得金属锰
C.用丙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D.用丁装置能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学生甲和学生乙完成了下列实验,其中实验现象完全相同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的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两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也相同
C.SiO2是酸性氧化物,只能与碱反应而不能与酸反应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放在浓硝酸和稀硝酸中
在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稀硝酸中有气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B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C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铁粉变成红棕色粉末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D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硫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与浓硫酸不反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