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欲配制100mL 0.2mol/L的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 (2分)根据计算,所需的NaOH的质量为    ,NaOH固体应放在     中

(8分)欲配制100mL 0.2mol/L的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 (2分)根据计算,所需的NaOH的质量为    ,NaOH固体应放在     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欲配制100mL 0.2mol/L的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2分)根据计算,所需的NaOH的质量为    ,NaOH固体应放在     中称量。(2) (3分)以下是实验操作步骤,请排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①称取所需质量的NaOH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
③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全部移入容量瓶中,摇匀
④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入蒸馏水至刻度
⑤仔细地把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处
⑥塞上瓶塞。反复摇匀
⑦将称取的NaOH置于烧杯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后冷却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3) (3分)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填选项代号)
A.NaOH放在纸上称量,且出现潮解现象
B.配制前容量瓶内已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时仰视
D.NaOH溶液未经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去
E.转移溶液时部分溶液溅出容量瓶外
答案
(1)(2分)0.8g 小烧杯。(2)(3分)①⑦②③⑤④⑥(3) (3分) ACE
解析

举一反三
用简便的方法鉴别硫酸铜、碳酸钠、氢氧化镁三种白色固体粉末,应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A.稀盐酸B.紫色石蕊试液C.水D.氢氧化钠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利用Ⅰ制取Fe(OH)2
B.利用Ⅱ装置电解饱和食盐水
C.利用Ⅲ装置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
D.利用Ⅳ装置收集NH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请填写下列空白:
(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mL          (填仪器名称)中,加水衡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MnO4     H2O2     H=    Mn2     H2O+□
(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                    
(5)下列操作能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B.读取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C.滴定前,在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未用高锰酸钾标准液润洗。
D.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部分溶液溅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实验室需要0.10 mol/L NaOH溶液475mL和0.40 mol/L。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人们常将配制过程简述为以下各步骤:
A.冷却B.称量C.洗涤D.定容 E.溶解 F.摇匀。 G.移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填各步骤序号)。
(3)计算该实验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      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俯视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       0.lmol/L(填“大下”、“等于”或“小于”,下同)。若移液时,容量瓶内已有少许蒸馏水,则所得溶液浓度   0.lmol/L。  
(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A 98%、密度为1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mL(保留一位小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只用水和若干试管的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中无法鉴别的是          (   )
A.硝基苯、苯、乙醇三种液体
B.硫酸钠、硝酸钾、氯化钡三种固体
C.硫磺、过氧化钠、氯化钙三种固体
D.氯化铝、偏铝酸钠、烧碱三种固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