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表中实验结果能说明结论的是 [     ]甲   乙 丙结论A.水 电石溴水稳定性:水> C2H2> Br2B.盐酸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表中实验结果能说明结论的是 [     ]甲   乙 丙结论A.水 电石溴水稳定性:水> C2H2> Br2B.盐酸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表中实验结果能说明结论的是
[     ]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甲  


结论
A.水 
电石
溴水
稳定性:水> C2H2> Br2
B.盐酸  
石灰石
苯酚钠溶液
酸性:HCl> H2CO3>苯酚
C.盐酸 
FeS
 溴水
还原性:S2- >Br- >Cl-
D.浓盐酸 
KMnO4
KBr溶液
氧化性:KMnO4< Cl2< Br2
B
某实验小组想验证Mg粉和CO2的反应,请从下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实验的装置。现提供浓H2SO4、稀盐酸、镁粉、大理石、澄清石灰水、饱和NaHC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连接和固定仪器用的玻璃管、胶管、铁夹、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已略去)

(1)将所选仪器按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的试剂(可不填满)。
(2)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装好仪器,检查气密性良好后,加入药品。在加热反应管C之前应进行的操作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中C装置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图示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用图A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写出该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出的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来收集,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___作干燥剂。
(2)学生乙用图B所示装置也制出了氨气,他选用的制取试剂可能是_______和________。
(3)学生丙用图C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
(4)学生丁将装置C误装为装置D,但经同学讨论后,认为也可引发喷泉。请说明用该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生戊用装置E吸收一段时间氨气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装置E的锥形瓶内,看到了具有催化作用的铂丝保持红热,同时瓶内生成了红棕色的气体。写出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
(1)写出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 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Ⅱ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①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Ⅱ中盛放的饱和碳酸钠溶液____ (填“能”或“不能”)改为氢氧化钠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mL和____moL/L。
③分析实验_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一个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将纯净干燥的氯气通入到0.375 mol/L NaOH溶液中得到漂白水。某同学想在实验室探究Cl2的性质并模拟制备漂白水,下图是部分实验装置。已知KMnO4与盐酸反应可以制取Cl2

(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375 mol/L NaOH溶液时,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和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的饱和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Cl2中的HCl气体,已知氯气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请简述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的HCl气体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和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装置D中湿润的部分红色纸条褪色,干燥部分没有褪色,放置一段时间后,纸条全部褪色。该同学认为Cl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能是试管下部Cl2的浓度大于试管上部Cl2的浓度所导致的。请判断该解释是否合理,并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如需改进,请简述设计方案(若认为合理,则此问可不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
(6)氯元素含量为10%的漂白水溶液355 g,其中含NaCl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下面的装置是仿照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工艺流程设计出来的,用于探究工业上为何采用98.3%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沸腾炉内煅烧黄铁矿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甲和乙相当于工业上制取硫酸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
(3)写出在催化剂表面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持续加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
(4)在乙反应器内要求氧气的量要比二氧化硫的量多一倍左右,你是如何控制和估计的?___________。
(5)若丁装置在反应过程中先出现气泡,不久就出现了雾,而丙装置一直都没有任何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A.浓硫酸对三氧化硫的吸收效率远好于水,三氧化硫被浓硫酸充分吸收
B.三氧化硫的通气速率太快,三氧化硫未被水和浓硫酸充分吸收
C.丙中的导气管插得太深,导致两个吸收瓶内的气压差较大
D.丁中的导气管插得太浅,三氧化硫气体从水中逸出,与水蒸气化合形成酸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