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科学探究结果的准确性来自于探究活动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过程的计划性、研究目的明确性。(一)学生(甲)应用下图装置(A)所示意的方法研究氯气的性质,

(18分)科学探究结果的准确性来自于探究活动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过程的计划性、研究目的明确性。(一)学生(甲)应用下图装置(A)所示意的方法研究氯气的性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科学探究结果的准确性来自于探究活动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过程的计划性、研究目的明确性。
(一)学生(甲)应用下图装置(A)所示意的方法研究氯气的性质,其中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氯气(含有空气和水蒸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2)浓硫酸的作用是                    。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_ 
(3)虚框中的装置应选择          (填“B”或“C”),其盛放的试剂
         (填试剂名称);使用该装置的目的是            ;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学生(乙)设计实验探究金属铝表面氧化膜的性质:将铝片(含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表面很快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的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2)同学(乙)认为: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是“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你根据其思路完成下列空格:
[实验方案]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          (填试剂名称),若反应明显加快了,说明上述推断正确。
答案
(18分)(一)
(1)比较干燥的氯气和潮湿的氯气的漂白性(或研究氯气的漂白性实验等合理答案均可)(2分)
(2)吸收气体中的水;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合理答案均可)
(各空2分,共4分)
(3)B ;NaOH溶液;防止有毒的Cl2污染空气;2NaOH + Cl2 ="=" NaCl + NaClO+ H2O (各空2分,共8分)
(二)(1)2Al+3Cu2+=3Cu+2Al3+;(2分)
(2)氯化钠(加入盐酸错误)(2分)
解析
通过实验设计与探究,研究反应原理及物质的性质
(一)(1)混有水蒸汽的氯气,先通过浓硫酸,得到干燥的氯气;随后氯气分别与干燥、湿润的有色面条接触,很明显是对比实验,比较干燥的、潮湿的氯气的漂白性差异
(2)浓硫酸吸收气体中的水,必然导致干燥的有色面条无变化,但与湿润的有色布条可生成次氯酸,最终导致其褪色
(3)由于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而C装置是个密封装置,不正确,故应选择B装置:氯气可被碱液吸收2NaOH + Cl2 ="=" NaCl + NaClO+ H2O
(二)(1)红色物质必须是铝置换出的铜单质:2Al+3Cu2+=3Cu+2Al3+
(2)实验中两盐溶液溶质的差别无所谓就是阴离子的不同,导致了反应现象的不同,故可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后,再加入含有氯离子溶液即可,为了不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最好加入氯化钠溶液,再观察现象
举一反三
(16分)现有以下实验装置供实验时挑选使用。

(1)利用Cu和浓硝酸反应制备NO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制取O2,根据反应原理应选用_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从A、B、C中选取)。
(2)某同学设计下列四种制备NH3的方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3)欲用石灰石和浓盐酸反应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将你所选的仪器按气体由左向右方向连接,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挥发出的HCl优于用水除H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小组为了探究Ag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NO,设计了一连接顺序为D→H→I→K的实验装置。
①检验这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开始前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结束,若H瓶中溶液体积为100mL,从中取出25.00mL溶液以酚酞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NaOH溶液进行滴定,两次滴定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16.98mL和17.0.2mL,则该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测得NO的体积为95.2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请你通过数据说明Ag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是否有NO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①、②、③三部分。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a—无水乙醇(沸点:78℃);b—铜丝;c—无水硫酸铜;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1)简述两套方案各自的优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中两套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装置,可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甲①,乙②)。
(3)若要保证此实验有较高的效率,还需补充的仪器有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能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中,若撤去第①部分,其它操作不变,则无水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其余现象与(4)相同,推断燃烧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Fe、Cu都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运用实验的手段研究Fe、Cu以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请你参与研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完成了Fe、Cu分别与S、Cl2反应的实验,下列物质中不可能为甲同学实验得到的生成物是       
A.FeCl3B.FeCl2C.CuCl2D.FeS

(2)乙同学为验证Fe能和热的浓HNO3反应,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说出装置B的作用:                              。开始加热前        (填“有”或“无”)明显现象。
(3)当乙同学实验结束时,铁完全溶解,试管液面上方为无色气体,试管上部为红棕色气体,此时丙同学用所得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和探究:
①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块Cu片,结果Cu片先逐渐溶解,并伴随其他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溶解。丙同学依据反应现象得出Cu片溶解的原因可能是和过量的HNO3发生反应。他依据的反应现象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你认为Cu片溶解是否还有另一原因,若有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                                (若无此空不填)
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在加入Cu片并反应完全后的溶液中含有Fe2但不含有Fe3。说明具体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③丙同学实验结束后加水稀释后得到溶液500mL,假设实验全过程硝酸只被还原成NO和NO2共0.02 mol并测得溶液中Fe2和Cu2+浓度均为0.02 mol/L,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生成NO气体的体积为 _________________L(标准状况)。
(4)本次探究实验用掉密度为1.5g·cm-3质量分数为95%的浓硝酸3mL,超出实际参加反应的量其原因有(写出两点):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某小组同学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并收集一瓶反应产生的气体,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与12mL 18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仍发现烧瓶中有铜剩余。

(1)为防止空气污染,请补画右图虚框中的实验装置,并注明所需要的试剂名称。
(2)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小组认为铜片未完全溶解,则瓶中可能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其原因是:
                                                                 
(4)为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           (填写字母序号):
A.铁粉B.BaCl2溶液C.银粉D.Na2CO3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Ⅰ、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a为活塞,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①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从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SO2具有                 性。  
④高锰酸钾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是                          
Ⅱ、上述实验中NaOH溶液用于吸收剩余的SO2生成Na2SO3,Na2SO3是抗氧剂。向烧碱和Na2SO3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
(1)写出在碱性中Br2氧化Na2SO3的离子方程式        
(2)反应后的溶液含有SO32、SO42、Br、OH等阴离子,请填写鉴定其中SO42和Br的实验报告(步骤可增减)。
限选试剂:2 mol·L1 HCl;1 mol·L1 H2SO4;l mol·L1 BaCl2;l mol·L1 Ba(NO3)2
0.1 mol·L1 AgNO3;CCl4;新制饱和氯水。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①
 
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待测液中含SO42
步骤②
 
 
步骤③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