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学的起源,《淮南子·要略》说:“……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认为儒学是由继承文武周公的王道政治传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关于儒学的起源,《淮南子·要略》说:“……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认为儒学是由继承文武周公的王道政治传统而产生的。周公的王道政治主要是指A.王位世袭制 | B.井田制 | C.宗法制与礼乐制 | D.郡县制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周公与西周有关,王位世袭制在夏朝已经出现,井田制属于经济制度,郡县制是秦统一后推行的地方制度,周代的王道政治主要是指分封制以及宗法制与礼乐制,故选C。 |
举一反三
根据下面图文资料判断,该建筑特征主要体现出
A.多雨的气候特点 | B.居民的宗法意识 | C.迷信风水的习俗 | D.农耕文明的保守 |
|
采邑制是欧洲封建时代,尤其是中世纪早期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将土地及其上面的农民一起作为采邑层层分封给有功劳的人,以服骑兵役为条件,供其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从而造成层层附庸的关系。以下采邑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A.两者受封的对象极为相似 | B.两者都体现了政权族权二者的结合 | C.两者涉及的经济性质不同 | D.两者都有利于统一民族文化的形成 |
|
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材料说明这一时期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 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 | 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 | 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 |
|
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
(14分)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1分)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1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4分)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3分)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