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6分)
(2)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划线部分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7分)
(4)从三段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6分)
答案
(1)是皇帝的政治助手,“助理万机”;(3分)位高权重。(3分)
(2)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3分)做法:由宰相等官员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3分)
(3)明朝。(2分)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3分)明太祖朱元璋。(2分)
(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才是本题的题眼。
(1)第一问 皇帝日理万机,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当然是助理万机。所言皆听,足以证明宰相位高权重。秦朝丞相的政治地位肯定很高,因为秦朝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越往后发展,丞相的地位是越来越低,秦朝丞相的权利还是挺大的,政治地位还是很高的。到朱元璋时直接去掉了丞相,城乡的悲剧下场是历史的必然。
(2)第二问实际是在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既然唐太宗设置了三个宰相,当然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是积极的,就是回答三省六部制度的积极作用,例如: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他又是怎样做的”其实就是考察三省六部制度的运转程序。三省六部制度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3)“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很明显是明朝朱元璋的废丞相权分六部。“帝自操权柄”关键在于“权柄”绝对不是一般的小权利,而是全国的军政大权。“帝”当然是朱元璋。秦朝丞相的政治地位肯定很高,因为秦朝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越往后发展,丞相的地位是越来越低,秦朝丞相的权利还是挺大的,政治地位还是很高的。到朱元璋时直接去掉了丞相,城乡的悲剧下场是历史的必然。
(4)“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关键是要明白“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材料一皇帝高看宰相,到材料二皇帝重视宰相,再到材料三皇帝废除宰相,反正经历了高看、低看、再直接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去掉不痛快的历程,不难总结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
举一反三
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是有着严格等级规定的。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D.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走向集权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4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议论
A.都符合史实
B.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C.只有明成祖说法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2月15日东方卫视报道,中国虎年第一天中国国旗与希腊国旗在希腊首都雅典市政厅前的广场上一起升起,雅典民众盼“中国虎”给希腊经济助威。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下列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里克利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B.贵族制与郡县制
C.“元老院”与“三公九卿”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