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这句话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 |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元元黎民”是指老百姓,材料“得免于战国”是指避免战乱,取得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所以ABC三项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
举一反三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制度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 | B.开创察举制 | C.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 D.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
2012年的《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 ) |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2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4分)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4分)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2分) |
秦王嬴政遣老将王翦击楚,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句中“不得封侯”的原因是A.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 | B.秦国不再裂土封侯 | C.秦王的地位不足以封侯 | D.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已废除 |
|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A.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 | B.在岭南置郡,实行行政管理 | C.派蒙恬北击匈奴 | D.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