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32分)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际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五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六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6分)
(2) 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就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8分)
(4)结合唐宋的相关史实,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6分)
(5)近代中国是如何从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方面“重建文化自信心的”。(6分)
答案

(1)制约:皇权受到三省大臣和法律的制约。特点:皇权之下的分权,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2)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3)不一致: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明朝以来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专制主义的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
(4)表现:(6分)
文化价值: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理学;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形成;四大发明的传播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4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社会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完善中央集权制。(4分,每点2分)
(5)(6分,史实1分,论述1分。)
物质层面:兴起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制度层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
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材料“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可以看出三省六部制制约皇权;从材料二“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可以看出法律制约皇权。据此概括唐代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2)从材料三“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等信息可以分析丞相的作用,从材料四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知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加强皇权。(3)结合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回答。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完善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专制主义的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4)隋唐时期中国的软实力主要说的是中国的文化思想和制度在世界上的影响。思想文化上,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理学;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形成;制度上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5)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思想层面向西方进行学习的,呈现出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材料四 抗战中,四川(含重庆)先后接纳和安置了国民政府和各类机关约57个,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高校48所,随行人员近4万人,至于难民多得无法统计;当时四川人口约7000万,八年抗战共征兵近300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据国民政府的统计,抗战中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的2/10……八年抗战,国家总支出1.4万多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1/3,还不包括四川抗日献金运动募捐的5亿。
《新华日报》发表《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盛赞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赢政创立的政治制度,并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体现的?(3分) 综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2分)
(4)结合材料四说明四川在抗战中的贡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下列现象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B.周朝末年,维持数百年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
C.秦朝统治者针对分封制弊端,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D.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门下省审核后,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