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地区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地区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地区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1)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1分)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2分)
材料二 “(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各自特点。试从经济、政治方面分析其成因。 (6分)
材料三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四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来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3)据材料三、四,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
答案
(1)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1分)
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
(2)特点:东方: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西方:奴隶制民主制度。(2分)
成因:经济:(东方)农耕文明发达(或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需要集权政治保证; 
(西方)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要求民主和自由。(2分)
政治:(东方)统一的大帝国,地广人多,不便于臣民直接参政;
(西方)众多城邦,小国寡民,便于公民直接参政。(2分)
(3)原因:明朝: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1分)
英国: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谙英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时机。(2分)
影响:明朝: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西方。(2分)
英国: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杨行密(852—905),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公元890年被授为“宁国军节度使”。领宣(城)、歙(县)、池(州)等3州,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从此辖区内人们爱吃的“蜜糖”也要改称“蜂糖”。上述材料表明(   )
A.汉代以来的刺史地位出现明显下降
B.尊者避讳制度在中国影响深远
C.唐末出现州县制向藩镇、王国制的逆转
D.分封制根深蒂固削弱了中央集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朱子语类》载:“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以上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这样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的民主追求 B.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C.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D.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晋书·段灼传》曰:“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注:当权者的亲属)也。”这一说法表现的是古代哪一种制度
A.世卿世禄制B.分封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以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献……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有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时汉独护南道,未能尽北道也。……是岁神爵(汉宣帝年号)二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屯田车师前王庭。是时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将人众千七百余人降都护……自宣、元后,单于称藩臣,西域服从。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三年,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为都护,居龟兹。复置戊己校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颉利兴师岁入边,下不堪苦……靖(唐将)夜袭颉利……其国遂亡。颉利至京师,告俘太庙……(帝)乃悉还其家属,授右卫大将军,赐美田宅。     
——《新唐书·突厥上》
材料四  捷书至,天子大悦,……改西昌州曰西州,更置安西都护府岁调千兵,谪罪人以戍之。……                            
——《新唐书·西域上》
请回答:
(1)西汉时已对西域实行了有效的管辖,从材料中找出三条依据。(3分)
(2)材料二中“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有何影响?(2分)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中央政府在西北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考证,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以上考证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A.西汉时期君、相矛盾已很突出B.三省六部制发端于汉魏时期
C.三国时期,相权经常威胁君权D.三国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完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