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更番上下(轮值)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兵)不失业,而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更番上下(轮值)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兵)不失业,而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更番上下(轮值)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兵)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
—摘自《新唐书》卷50
材料二:府兵大都是从均田户中选拔充任的……“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勇武有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须自己置办各种用具和武器。……固然兵役负担很重,但由于他们尚能分配到足够的永业、口分田(均田制下分配的两类土地),府兵本人也能够免除租庸调,因此他们的经济比较优裕……到了唐高宗晚年和武则天统治时代,均田制逐渐破坏,府兵受田很难足额,这样,他们的经济就逐渐衰落下来。
—摘自王仲荣《隋唐五代史》上册
材料三:初,诸卫府兵,自成丁(成年)从军,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杂徭,浸以贫弱,逃亡略尽,百姓苦之。(开元十年)张说建议,请招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免除各种徭役),优为之制;逋逃者争出应募。上(唐玄宗)从之。旬日,得精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后农之分,从此始矣。
—摘自《资治通鉴》卷212
材料四:到了开元二十五年,唐政府索性下敕:“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募丁壮,长充边军。”称之为“长征健儿”。从此以后,更替戍边的制度,已经不复存在,征募到长征健儿,便成为终身职业兵。……过去的府兵,因为“取之土著,恐累亲族”,所以不敢“外叛内侮及***师自擅”。现在既然是职业兵,“于是师不土著,无家族之顾”,藩镇的将帅,就利用这一弱点,威胁利诱,使士兵服从他,来对抗朝廷。
—摘自王仲荣《隋唐五代史》上册
请回答:
(1)分析府兵制与均田制的关系及其对唐前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分析唐后期叛乱割据与均田制、府兵制破坏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关系:均田制是府兵制存在的基础。政府从受田农民中选拔士兵,士兵自备军械从军征战,“寓兵于农”、“兵农结合”。影响:在府兵制下,将帅不能长期控制士兵,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唐朝前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统治的稳定。
(2)均田制破坏后,农民难以承受当兵从征的负担而逃亡。府兵制破坏,政府开始招募职业士兵。职业士兵长期受将帅控制,没有家族的顾虑,往往容易为将帅所利用,成为叛乱割据的工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与准确理解材料和依据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的“关系”可从均田制是府兵制实行的基础分析,反映出“寓兵于农”、“兵农结合”的关系。其“影响”只分析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其他方面不必涉及。第(2)问可按以下思路分析归纳:均田制的破坏,使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而崩溃,唐朝转而实行募兵制,而募兵制的弊端又导致地方节度使成为军阀割据势力。
举一反三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隋唐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封建王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试结合有关史实概括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昭君出塞》的《步辇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中原民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民族政权隶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进入2006年,中国的改革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等许多方面,其中“机构人事改革”仍然是特别关注的焦点。从历史上来看,从汉朝至明清时期都十分注重选官制度和人才的选拔。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从汉朝至明清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选官制度分别依据什么标准?
(3)这些选官制度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古代的选官制度,对于我们今天干部的选拔有何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察举制是汉武帝创立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下列对汉代察举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自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             ②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比较客观公正
③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④东汉以后被世家大族所控制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中央官制方面,清朝与唐朝最大的不同点主要表现为
A.掌管最高军权的人数B.军机大臣的没置
C.监察队伍的规模D.宰相的人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