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材料所反映的有效历史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材料所反映的有效历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材料所反映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A.明朝时期天下庶务繁多  B.由于废除丞相,造成部门众多,工作效率不高
C.丞相制度的废除意味着君主专制发展 D.明朝时期由于君主不理政事,造成大权旁落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明朝初年丞相的废除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辑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述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材料一、二、三均摘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
——摘自《明史·刑法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汉、宋、明三朝的官制有何相同之处。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
(2)明朝的制度中同汉、宋两朝有何不同?
(3)材料三、四中,明朝前后期的统治有何异同?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
(4)简述汉、宋、明三朝监察制度的共同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最大区别在于
A.决策形式不同B.人员选拔不同C.行政方式不同D.机构性质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太祖有诗 : “百僚未起股先起 , 百僚己睡联未睡 , 不如江南富足翁 , 日高五丈犹拥
被。”出现这首诗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是                      (   )
A.明末相羡慕过悠闲的生活    B.明太祖深知勤政才能国泰民安
C.明太祖担心内阁权力过大威胁宝权D.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 事必躬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小组在对古代中国一朝代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曾搜集到以下一条重要史料:“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该小组所研究的朝代
A.打破了长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
B.开始采取分割相权的方式加强皇权
C.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D.哲理化的儒学思想已逐渐趋于僵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播放,被历史学家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在康熙帝执政(1661年~1722年)的同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请据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康熙和路易十四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同点。
(2)概括康熙和路易十四在经济政策、对外政策方面的差异及对本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3)17、18世纪东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有何不同?这一趋势在中法两国各有什么表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