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食货志上一》记载:“(仁宗时)承平寖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此记载所述现象可进一步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宋史·食货志上一》记载:“(仁宗时)承平寖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此记载所述现象可进一步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 B.重农抑商政策败坏了社会风气 | C.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成为时代主流 | D.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
|
答案
D |
解析
A从材料信息无从反映;B显然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习以成俗”指的是土地兼并之风,“重禁莫能止”指的是土地兼并现象无法解决;土地兼并现象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根本无法解决,C项表述不正确。据“占田无限”和“重禁莫能止”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这种现象进一步发展会激化社会矛盾,所以D正确。 |
举一反三
张传玺认为,始皇三十一年,颁发“使黔首自实田”令,承认现实土地的占有状况,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使秦王朝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李永田则认为,这里的“实”字是“充实”之意。据此,关于“使黔首自实田”理解正确的是( )A.张传玺否认了战国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B.是李永田对秦代土地制度的准确概述 | C.李永田认为这是驱民归农的一项措施 | D.李永田完全赞同张传玺土地问题的观点 |
|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这首古诗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 B.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 D.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
|
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A.土地从国家所有彻底转变为私人所有 | B.土地制度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 C.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 | D.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了完全分离 |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嘉、隆(明世宗嘉靖和穆宗隆庆年间)后,行一条鞭法,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于是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扰,而事亦易集。然粮长、里长,名罢实存,诸役卒至,复佥农氓。 ——摘编自赵恒烈、徐锡祺主编《中国历史资料选》 材料二 丁粮同属朝廷正供,派之于人与摊之于地,均属可行。然与其派在人而多贫民之累,孰若摊在地而使赋役之平。况盛世人丁,永不加赋,则丁银亦有一定之数,按地均输,更易为力。查各属人丁,多寡不等,今就一邑之丁粮,均摊于本邑地粮之内,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 ——摘编自赵恒烈、徐锡祺主编《中国历史资料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以上两种税制改革主要内容的异同?(8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税制变化的历史意义。(7分) |
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
A.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 | 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 C.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 | D.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