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有关“公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②“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

《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有关“公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②“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有关“公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②“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也有所有权  ③春秋时期,井田制最终崩溃              ④商鞅变法标志着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公田”即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①正确;“私田”是奴隶主强迫奴隶开垦的荒田,归奴隶主所有,②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③时间错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彻底瓦解,④正确。故选D。
点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举一反三
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    )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废井田,开阡陌”
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
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庄园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高度集中
C.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