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实施海禁,明朝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往来主要采取朝贡贸易的形式,即所谓“惟不通商,而止通贡”。各国官方使者以朝贡名义向明廷献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实施海禁,明朝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往来主要采取朝贡贸易的形式,即所谓“惟不通商,而止通贡”。各国官方使者以朝贡名义向明廷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实施海禁,明朝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往来主要采取朝贡贸易的形式,即所谓“惟不通商,而止通贡”。各国官方使者以朝贡名义向明廷献上“方物”,明廷将对方所需物品作为赏赐颁发,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政治色彩的交换行为。此外,也允许贡使将所带多余物品与民交易,但“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由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和清政府闭关政策的抵制,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商品不能无限制地进入中国,占有中国的市场,因而英国等西方国家在对中国的正当贸易中,一直捞不到什么好处,处于入超的不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便决定向中国输入鸦片。1838年底,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英国侵略者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便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1842年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895年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946年
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78年以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到90年代初,逐渐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释海禁政策与明朝“朝贡贸易”体制。(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闭关政策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战争结果的联系。(9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表格所反映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权名称,并概述近代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趋势。(9分)
答案

(1)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贸易的政策。(4分)各国通贡、明朝廷赏赐的具有政治色彩的交换行为;允许贡使的民间交易。(4分)(不得照抄原文,若写出“是明朝与海外诸国经济往来的主要形式”,也可给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2)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产地;(2分)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英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为改变不利局面,向中国输入鸦片,道光帝下令查禁;(3分)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1分)
中国闭关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或造成中国国力衰落),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2分)这也导致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1分)
(3)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3分)由被动逐渐走向主动;由封闭、半封闭逐渐走向开放;由不平等逐渐走向平等。(6分)(若答出“领域不断拓展,范围不断深化”,可酌情给1—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历史阐释的能力。关键信息:“即所谓‘惟不通商,而止通贡’。各国官方使者以朝贡名义向明廷献上‘方物’,明廷将对方所需物品作为赏赐颁发,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政治色彩的交换行为。此外,也允许贡使将所带多余物品与民交易,但“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用自已的语言概括归纳关键信息的中心意思即可。
(2)本问以闭关锁国政策切入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失败原因,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一小问应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英贸易冲突的影响的角度解答;第二小问应从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影响角度解答,理解古今的对外开放的差异性。
(3)第一小问依据时间信息判定可知,先后是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归纳。
举一反三
下列政策措施中,具有“抑商”作用的是
A.秦朝向农民征收实物税赋、劳役、兵役
B.汉朝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C.隋唐时期鼓励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D.明清时期,采用白银收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人赫德(183—-1911)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一一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当时赫德分析的最有可能是
A.中国市场的潜力有限B.中国物产的丰富多样
C.对华战争的胜率较高D.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扼杀了商业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使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得不到正常的发育
C.是强调发展农业、手工业,限制商业的发展政策
D.这一政策自战国开始出现后在有些朝代有过松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的推行。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C.明代商人地位提高
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D.中国是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国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