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的。材料二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的。 材料二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不同而分等级征赋。 材料三 公元前548年,楚国令尹(最高行政长官)子木在整顿楚国军赋时,推行“量入修赋”原则。具体做法是:登记全国土泽田地的具体情况,度量山林水泽的出产,分清丘陵高地,注明盐碱地、计算水淹地,测量了解肥沃土地上的井田等等,实际上就是根据不同土地具体情况及其产品种类和数量来划分征赋的标准。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 阅后回答: (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说明管仲的赋税政策与西周相比有何变化?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引文中赋税政策存在着怎样的一致性?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
答案
(1)西周是按井田、按户、按同样数量征赋,而管仲是按土地质量好坏征收赋税。两者征收赋税的标准不同。它改变了奴隶制的旧税制,按土地等级征收赋税,既增加了收入,又使土地等级差的农民安心生产,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但管仲的征收赋税办法主要是维护剥削制度的合法性。 (2)征收标准和方法相似,都是适应新的情况采用的新税制,改变了奴隶社会的旧税制度。 (3)反映了奴隶制度下的旧税制的瓦解和封建新税制的形成,实质说明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逐步形成。 |
解析
本题是一道关于赋税改革的材料题,由于教材上对管仲改革的内容叙述甚少,故解题必须以材料为主入手。内涵式问题在题中占主导,也反映了高考命题的要求──对材料本身价值的分析与处理。 |
举一反三
有一个时期,许多地方志都提及「民务农贾」、「民务耕商」、「民多商贾」、「富者皆弃本(农)逐末(商)」之类的记述。当时的学者在著作中也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和「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之类的文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数据? A.由于经济繁荣,人们的观念改变,弃农从商,又因受到理学影响,致富之后仍生活勤俭。这应是对宋代的描述 | B.弃本逐末的观念,古已有之,富室称雄者之中,已有江南商人,表示南方繁荣富庶。这应是对宋代的描述 | C.人民从事商业活动是由于居住沿海地区,地狭人稠,只有向海外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都市。这是关于明代的描述 | D.商业兴盛,人们观念改变,从商致富的人很多,某些地方的商人闻名全国。这是关于明代的描述 |
|
在一份与户籍登录有关的古文书记载:“户主余善意,年二十二岁,……拥有二十亩永业田,二十八亩已授,七亩口分田,总计应授田一顷六十一亩,一亩居住园宅,一顷三十三亩未授,……”请问这份文书反映的制度为何?A.王莽的王田制度 | B.唐代的均田制 | C.北宋的青苗法 | D.明代的一条鞭法 |
|
中国历史上有种赋税制度,农民缴纳的赋税与他拥有的财产没有必然关系,而是有一定的数额。原先,农民是分到多少田,缴多少赋税,后来他们已经分不到田,或分田很少,但仍要缴同样的赋税。如此一来,这个制度就很难再实施下去,而必须改变。请你想一想,当时的政府进行了什么样的改革? A.恢复封建体制,实施井田制度 | B.鼓励开垦荒地,实施均田制度 | C.改变征税方法,依据资产计算 | D.简化农民赋役,并为一条征收 |
|
一位大臣向皇帝建议降低赋税,指出这项税法实施之初,一匹绢合四千钱,所以,税额万钱的人家只要缴纳绢二匹半;现在一匹绢合八百钱,这户人家竟要缴纳十二匹绢。根据该大臣的说法,这是关于那个税法的讨论? A.唐代两税法 | B.唐代租庸调法 | C.明代一条鞭法 | D.宋代青苗法 |
|
我国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A.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B.“以末至富,以本守之” | C.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 D.加剧土地兼并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