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核心是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核心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

答案
C
解析

举一反三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们则拿出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们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和宗教生活。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4分)并指出二者的相同之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2分)欧洲启蒙思想家为什么能够拿出“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2分)他们拿出了怎样的“蓝图”?(4分)
(3)根据材料四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社会进步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乾隆年间,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其思想
A.得到佛教人士的认同B.得到理学人士的赞同
C.与文艺复兴哲人观点相近D.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2: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十七八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3: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1)请列出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代表人物(2分)。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2中“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指什么事件(2分)?概述其兴起的背景(4分)。
(3)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是什么(2分)?请列举两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主要学说(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地区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如松江的棉纺业发达、景德镇的陶瓷业发达、佛山的冶铁业发达、汉口的长江商品转运码头较繁忙。与这些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强调人欲的合理性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经世致用”D.提出“工商皆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