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     ]A.①②③④ B.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     ]A.①②③④ B.

题型:0107 月考题难度:来源: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举一反三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正统的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夫仁者,已欲立而方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自《论语》)孔子说:“如果是面对着仁善,那么就是对教师也不要作谦让。”“善人治国一百年,可以消除残暴和***戮了。”“只要一心追求仁善,就不会有邪恶。”

——引自《何新论坛》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和他的近臣是如何扩展“儒术”并使之延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三位思想家能够冲破“旧儒学的樊篱”的社会基础及“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型:0116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
A、反对君主专制王权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D、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题型:0114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纲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4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