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于A.长江沿岸地区B.西北地区C.沿海通商口岸D.华北地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于A.长江沿岸地区B.西北地区C.沿海通商口岸D.华北地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于
A.长江沿岸地区B.西北地区C.沿海通商口岸D.华北地区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可见主要集中于沿海通商口岸地区。由于沿海通商口岸开放较早,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这里的自然经济解体较快较深,近代民族工业在这里兴起,因此C符合题意。
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条件:
(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2.概况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
(3)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4)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3.影响: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4、特点: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本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
(4)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季直(注:张謇1853~1926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1929年)
材料二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史》:“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应了那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张謇的地位和作用。(8分)
(2)评价材料二中费正清的观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代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说:“我乡农妇向端庄,少女专求纺织良。自设缫丝轧花厂,……上工一路散工时,环绕浮头状醉痴。脚捏手牵诸丑态,竟容白昼众旁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此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②上海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③农妇都在民族企业中工作   ④作者思想非常保守落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
A.产生于中国近代史时期
B.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C.由私人投资兴建
D.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图就是在此时期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它的创办者是(    )
A.陈启沅B.方举赞
C.张謇D.周学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