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与以下两位人物密切相关。

(9分)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与以下两位人物密切相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9分)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与以下两位人物密切相关。                              
(1)分别简述瓦特和法拉第的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贡献。(2分)
材料二  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2)根据材料二的提示,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科技成就三项。(3分。答对3项即可得满分,鼓励多回答。)
(3)我们把现在的世界称之为“地球村”。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 “地球村” 的形成与发展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4分。要求:①三次科技革命中有关的发明都要涉及,一次都不能少。②至少要答对4项才可得满分,鼓励多回答。)
答案
(1)①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1分)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1分)
(2)成功爆炸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等(3分。回答任意3点即可。)
(3)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通信工具:电话和电报。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等。(4分)
解析

举一反三
观察下表,导致英国各行业人数比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推动B.圈地运动带来的影响
C.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D.对外贸易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对此表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
B.美国和德国迅速崛起
C.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
D.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方的现代化”
材料一: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问题(13)
(1)依据材料一,“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和“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2)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二所指美国革命要完成哪两个主要任务?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4分)
(3)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作者对“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在现代民主政治方面作用的评价?(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和“大”
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问题(12分)
请结合你所学习的知识,简要叙述16—20世纪40年代中期地球变“小”和世界变“大”
的过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又使有识之士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交通工具

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蒂是难以描述的……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运动号”火车头由它的制造者——史蒂芬孙——驾驶带着列车走,火车头后面是六节装煤和面粉的车厢;在这六节后面的车厢里坐着铁路的经理和老板,后面又是二十节改供乘客用的煤车,都挤满了乘客,最后是六节装满煤的车厢。
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放出警号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迭每小时15英里(24千米),……车上共有450个乘客,列车载重共90吨。
——周一良、昊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袁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创立。
材料三 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在这些纺织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年到1835年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材料四 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这决不是欧美所能及的。欧美为什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早期交通工具的特点(4分)及交通工具变革的影响。(6分)
(2)人们普遍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结合材料二分析上述观点。(6分)
(3)从材料三、四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和孙中山对工业革命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状况有何共识?(2分)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张有何不同?(6分)
(4)为了改变贫富严重不平等的状况,孙中山先后进行了怎样的探索?(4分)请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探索活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