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 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

(19分) 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分) 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克拉维斯注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又编译了《大测》,把平面三角介绍进来。他还和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并写了《测量同义》与《勾股义》两书。徐光启热心于农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编著了《农政全书》,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并在天津开辟水田,试用新法,大获成功。
材料三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1)结合材料一,请举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的具体史实。(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朝晚期出现的“西学东渐”的原因。为何在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没有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0分)
(3)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要概括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特征。(4分)
(4)试分析“中学西传”转向“西学东渐”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社会的变迁。(2分)
答案


未能转型的原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小农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3)特征:学习西方从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经历了向欧美的西方学习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转变。(4分)
(4)变迁:由先进转为落后,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主要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出社会存在的变化即可。)(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齐民要术》与《农政全书》 
A.都记载了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生活;B.都介绍了西方先进的水利技术
C.都对传统农学进行了总结D.都形成了完整的农学体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印刷术B.造纸术C.古典文化D.儒家学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材料三 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宋)朱熹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2分)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的原因有哪些?(6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造成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缓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纸发明于西汉的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是(    )                   
A.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遗址发掘出,年代约在公元前176一141年的“放马滩纸”。保存至今
B.1933年新疆罗布卓尔汉代遗址发掘出,年代约在公元前73—9年的“罗布卓尔纸”,后毁于战火
C.唐代张怀灌《书断》记载:”。有纸代简。至和帝时,黎伦工为之。”
D.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记载:。‘浴以为纸始于蔡伦,非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重要的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指南针开始传入阿拉伯
③火药被用于军事  ④ 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