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各不相同,陈旭麓先生说西欧是走出中世纪,而 “中国是被轰出中世纪的”。把中国“轰”出中世纪的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启蒙思想D.工

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各不相同,陈旭麓先生说西欧是走出中世纪,而 “中国是被轰出中世纪的”。把中国“轰”出中世纪的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启蒙思想D.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各不相同,陈旭麓先生说西欧是走出中世纪,而 “中国是被轰出中世纪的”。把中国“轰”出中世纪的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启蒙思想D.工业革命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被轰出中世纪”指的是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A。B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部进行的自救运动;CD项都是伴随着西方的侵略被动而来的,是在客观上对中国的影响。
点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进程被打断,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举一反三
以史为鉴:(10分)
认真总结正确认识康乾盛世的得失,有利于我们辩证认识中国近代初期的形势。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周边形势图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716页
请问题
(1)根据所给材料,结合已有知识,说明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时势”? 4分
(2)如何理解清王朝“安于现状”,“注定最后要在一场决斗中被打垮”?3分
(3)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场“殊死的决斗”的实质是什么?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对上海租界的描述中,最能说明租界为“国中之国”的事实是
A.租界内公园禁止华人入内,引发华人抗议
B.美英等国联手成立了工部局
C.租界内租地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D.租界有下水道、自来水、路灯和平整的街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过去的上海,曾被称为“十里洋场”,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现在的上海,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人和排头兵。(共14分)
⑴.用连线方式把下列侵华战争和相应的不平等条约联系起来,并概述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6分)
列强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马关条约》
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影响(2分)
 
 
⑵.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上海——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为主题举办一个图片展览,请从不同的视角为图片展览设计版块(至少两个),并为每一个版块选择至少两个相应的素材,配上简短的解说。(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