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

(14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者,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2分)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1分)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1分)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
答案
(1)哭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2分)回归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分)分离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2分)
(2)“新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2分)
此前的道路:夺取“中心城市”。(1分)说明: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2分)
(3)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1分)“天翻地覆”指: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1)根据材料中的“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是台湾在《马关条约》中被日本割占的事件。1945年台湾光复得益于抗日战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再次分离是解放战争蒋介石败退台湾的原因。(2)材料二中的内容来源于1928年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所以新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在之前的是城市中心说,表明道路的选择符合国情的道路。(3)“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之后在1949年4月解放南京。本题属于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举一反三
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B.结束清政府腐朽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海海战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是由于
A.日本在黄海战役中取胜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北洋舰队损失过大D.人为因素造成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各国大使馆林立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D.驻扎有外国军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长江流域兴起,发展到京津地区B.始终受到清政府的严厉镇压
C.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D.曾在山东、直隶等地建立政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