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变法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妹,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自即于乱亡

阅读下列材料: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变法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妹,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自即于乱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变法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妹,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自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帖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固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路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答案
维新派认为造成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是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
维新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但它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包含进行社会改革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
解析
本题为一道有关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论证题。本题通过有关材料向考生提供了新情境、新的思维角度,要求学生对二者有关方面进行比较、评价,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回答时,首先审好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题目的基本观点。维新派的出发点是由内因引起的奋起图强。义和团对民族危机发生原因认识是正确的,但采取的举措则是不可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其主张的进步性是主要的,但也有明显局限性,对两者应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出评价。
举一反三
黄遵宪在他的著作《已亥杂诗》中写到:“乱草删除绿几丛,旧花别换日新红.去留一一归天择,物自争存我大公”。这段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对于中国封建士大夫的传统观念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B.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C.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机
D.进化论对于思想界启到了除旧立新的启蒙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的标志是
A.《马关条约》签订B.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辛丑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0多年前,北洋水师称雄亚洲,排名世界第四。这是一支非常近代化的舰队,却在短短六个月之内,经三次海战就全军覆没了,对其覆没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②清腐败不堪,没有积极备战、投降妥协
③清军纪律败坏,部分人贪生怕死
④李鸿章避战自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项条约原出自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

A.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               B.列强因瓜分中国矛盾重重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列强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