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不知国会为何物,甚至连精英、乡绅也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国民党获胜并非民主选举的结果,这反映了当时群众民主意识的淡薄和民主政治的脆弱性,B项正确。
举一反三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廖仲恺大事年表
1905年,协助孙中山建立中国同盟会;
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赴北京参加反袁活动;
1914年,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赞扬和支持学生运动;称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空前之举,震慑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
1921年,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部次长;
1922年,筹集北伐经费;
1923年,积极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1924年,任中国国民党“一大”主席团成员,坚持国共合作;协助孙中山筹建陆军军官学校,任该校党代表;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支持沙面工人罢工,命令各县县长协助组织农会;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支持省港大罢工;发表《革命派与反革命派》,批判国民党右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惨遭***害。
——摘编自陈福霖余炎光《廖仲恺年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廖仲恺经历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主要特点。(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面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与这段话最吻合的一段历史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茶)毒苍生,一厥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B.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C.以救国救民为己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其思想主张是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
B.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C.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