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国盟会宣言》1905年8月
材料二:“孙中山是从民间来的……他生于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耕田。他县里的人民都是农民。……就在他早年还是贫农家里贫儿的时候,他变成为一个革命的人。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的农民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但民主主义,在数十年前,已有人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有制度……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今日之均产主义。”    ——《三民主义改造新国家》
材料四:“两年之中(1895—1897)所见所闻,殊多心得……乃采取民生主义。”“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能及的……统计英国的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孙中山选集》
材料五: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在1879年发表《进步与贫困》一书,认为土地是人类的公产,地租是不劳而获,人人应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因此人人都应该有使用土地的平等权利,土地被私人占有,这是社会贫困的主要根源。因此,他主张土地国有。但是他又认为采取没收地主土地的手段过于激烈,主张征收土地税。这样就能够刺激社会生产的发展,制止土地投机增加工人和农民的收入,以便实现“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分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形成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6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孙中山的思想继承了中国历史上哪些思想精华?又运用了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哪些合理内核?据此概括孙中山思想所体现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发展特点。(8分)
答案
(1)民权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定宪法,主权在民。(4分)
(2)孙中山民生主义形成的原因:(6分)
①孙中山出身于农民,了解农民的疾苦
②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思想
③基于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
④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土地国有论
(3)最大贡献是提出“三民主义”; (2分)
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思想精华是:汉唐民族和睦相处的政治理想、黄宗羲和顾炎武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李自成、洪秀全的“均田”思想(3分);
运用了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卢梭人民主权说;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等欧美启蒙思想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合理内核;(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主张是民权主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制定宪法,主权在民。(2)从材料二“他生于农民家庭”、“认为中国的农民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材料三明显可以看出孙中山推崇洪秀全的思想;材料四则是吸收了欧亨利的西方思想。(3)孙中山在近代思想方面的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三民主义。从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启蒙思想的相关内容等。是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成果。
点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吸收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大同的思想,西方的进化论、单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三民主义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分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族主义指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民权主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要实现人民的富裕,平均地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民国”之取代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4分)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影响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因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政府通过哪部法律文献“从国外移来”了其制度?(1分)材料认为这一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综上,谈谈你对中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民国、孙文、共和B.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
C.军阀、实业救国、陈独秀D.革命、中国共产党、抗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
A.第一个要求推翻清政府
B.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D.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条件发展创造了条件
D.完全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壮,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