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开辟的根据地是 A.鄂豫皖B.豫皖苏C.豫陕鄂D.晋冀豫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开辟的根据地是 A.鄂豫皖B.豫皖苏C.豫陕鄂D.晋冀豫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开辟的根据地是
A.鄂豫皖B.豫皖苏
C.豫陕鄂D.晋冀豫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准确记忆历史地图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结合地图知识识记、区别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地区。注意结合地图知识,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
举一反三

对千里跃进大别山,***形象地描述为“对准敌人的胸膛插上一刀”。陈毅在《吟反攻形势》中写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关陕伐孤张天网,辽吉猎虎布火雷。……”对陈毅诗句解释正确的是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取得胜利
②华北解放军包围了北平敌军
③陈谢大军挺进豫陕鄂边区④①②④
④东北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
B.要不要和平建国问题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
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西北***军和华东***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示意图”。

观察上图,属于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重大战役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之后,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目标,并且首度把中部范围划分为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和江西六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注:“苏湖”是指苏州和湖州;“湖广”是指湖南、湖北等地。)
———摘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二:中部地区在民主革命中曾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下列三图为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材料三: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制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 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民谚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三幅图分别是指什么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部地区的这三件大事在民主革命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3)材料三表明,中部曾走在改革的前列。当时,中国农村实行了什么重大改革措施?这一改革措施使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第四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从经济角度说明这一经济增长极的主要优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