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主观目的与客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主观目的与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B.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C.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实现救亡图存,故“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科技,而不变革封建制度,最终失败,故又“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官学系统》示意图
——王晓华《中外教育史》
尽管当时读书人可以通过荐举、征召或选举的方法进入仕途,但参加太学的考试却是进入仕途的唯一稳妥途径,因此,终生乐此不疲者比比皆是。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866年,恭亲王奕为京师同文馆拟定了六条章程:一、专取正途人员;二、各员一律留馆住宿;三、按月出题考试一次;四、每届三年举行大考,高等者酌最差遣试用,下等者照常学习,下届再考;五、每月加给薪水银十两;六、三年试居高等者,照准各按升级格外优班保次。
——陈东原《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1985年,我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要求:有系统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的办学特点,从六条章程中任选一条,分析拟定该条章程的原因。
(3)综合分析三则材料,比较我国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国轻重工业比重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①图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近代社会的特殊国情  ②图二反映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的成果
③图一表明中国近代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④图一图二表明政府长期重视民生工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有小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据此可推断发昌号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受外国资本控制
C.是洋务派开创的近代民用工业D.已是近代性质的企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
类别
工矿、纺织
铁路运输
数量
18个
364千米
投资额
1546万元
1251万元
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         B.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C.遏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针对洋务运动,一位清朝官员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机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退,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以期驾乎西制之上。”这位官员意在强调
A.放开民间设厂限制,容易导致人人争利
B.政府应“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依托民办企业
D.洋务运动有望实现全面地超越西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