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 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依照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其痕迹。日本人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历史上大和民族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民族,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决定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中国一落千丈,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而日本则一飞冲天,走上了富强之路。这其中的差距在哪里?那就是国家政治体制、教育、工业化之路的差别。当中日两国同时起跑的时候,日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中国则错失了革新图强的机遇,以至于后来国家动荡,军阀混战,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点。(8分) 
(2)依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4分)。并据此分析导致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3分)
答案
(1)相同点:19世纪中期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都是为了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的需要;都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及改革教育。(6分) 
不同点:中国仅注重学习西方技术,日本更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 
(2)洋务运动使中国错失革新图强的机遇,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导致国家动荡和军阀混战。(2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富强道路,成为亚洲的强国,加剧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2分) 因素:改革者个人素质和胆略、改革的深度和措施的落实程度、民族的习俗和传统等。 (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比较要从二者所处的背景、目的和手段等角度进行分析。相同点从背景上看二者都处于被侵略的局面,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是采用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军事工业等。不同点是明治维新不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还学习西方的制度;中国的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2)明治维新最终使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可以从改革的环境、领导者的素质、依靠力量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的基本的内容。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在政治上废除等级身份制度,废藩置县等;在后期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在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产业;在思想文化上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但是并不排斥本国的传统。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同样学习西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最终却是以失败告终。
举一反三
下列史实中属于洋务派活动的有 ①创办新式学校 ②设立军机处  ③设立农工商总局  ④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⑤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A.①④⑤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②④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实质是
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C.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D.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电线铁路,变华为夷,鄙见迂疏,期期以为不可。
──摘自《刘坤一遗集》
材料二:清朝一遇到外国的枪炮就丧尽了自己的声威,……天朝正如小心保存在紧密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样,只要与外界新鲜空气一接触,便一定要腐烂。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持鸦片初约以通市,吾不停贸易以自修自强,使无鸦片之毒,则外洋之银有入无出,中国银且日贱,利可胜述哉!              ──摘自《海国图志》
材料四: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五: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商务,……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摘自《李文忠公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他属于近代史上哪一派别?运用材料二的观点对材料一的主张作简要评价。(4分)
(2)材料三的作者对鸦片和贸易的关系提出了什么看法?(3分)
(3)材料四、材料五分别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阶段的什么指导思想?(4分)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鸿章于1865年兴建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A.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
B.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C.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
D.有利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重要区别是
A.阶级立场不同B.对农民革命的态度不同
C.对社会制度认识不同D.对西方先进科技的态度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