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及预备立宪是晚清政府实施的三大改革运动。请回答:(1)上述改革运动分别开始于何时?(2)简析改革实施的历史背景。(3)上述改革运动对中国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及预备立宪是晚清政府实施的三大改革运动。请回答:(1)上述改革运动分别开始于何时?(2)简析改革实施的历史背景。(3)上述改革运动对中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及预备立宪是晚清政府实施的三大改革运动。请回答:
(1)上述改革运动分别开始于何时?
(2)简析改革实施的历史背景。
(3)上述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各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答案

①19世纪60年代,1898年,20世纪初(或1901年、1905年)
②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出现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慈禧太后暂时支持了洋务派;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以康梁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光绪帝支持变法;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发展,立宪派竭力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慈禧太后意识到再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影响: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预备立宪则使中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迈出了重要一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解析
本题是一道“大跨度”的问答题。时间跨越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半个世纪的历程,其间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逐渐形成和不断深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及预备立宪正是清政府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面对不断出现的内忧外患,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而采取的系列重大举措,本题要求能够再现并概括每一重大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并从每一活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角度来分析其积极因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及预备立宪主观上都是为维护清朝专制统治的,但这些活动也是在世界资本主义潮流迅速发展且对中国影响逐步加深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对其影响必须进行辩证地、客观地分析和评价。
举一反三
面对近代化的浪潮,晚清统治者实施改良,其结果是:(  )
A.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B.摆脱了政治上的被动局面
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并未从根本上触动专制主义皇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
A.建立近代海军B.兴办新式学校
C.创办近代工业D.选送留学生出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的近代化具有实践性的探索始于
A.鸦片战争时林则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建国方案
C.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奋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
缩影。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企业在上海云集。下列三幅代表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



 
 
(1)分别写出三幅图片中的企业的性质。
(2)简要分析三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此云集的社会原因。
(3)评价上述三类企业在19世纪末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占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二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
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材料三 革命的目的煌为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问答:
(1)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哪些政治力量?试各举一、二个代表。
(2)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巾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从作用或影响方面具体说明这些观点足怎样推动近代历史发展的?
(4)从这一系列思想变化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