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表明此时的陈独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已经表现出怀疑态度,可见是受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A是在1915年,而且初期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库尔学;B是在1924年兴起;D是在1921年,与题干时间“1920年”不符。
举一反三
李大钊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再论问题与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敬告青年》
C.《庶民的胜利》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3年7月《申报月刊》掀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以下对这种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普遍想法
B.当时知识界对“非资本主义”前途和社会主义倾向己有明显的增长
C.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D.这是后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以奴隶为财产的市民国家,中世纪以农奴为财产的封建诸侯国家,近代以劳动者为财产的资本家国家,都是所有者的国家。这种国家的政治、法律,都是掠夺底工具……”。持上述观点的应当是
A.康有为B.孙中山C.胡适D.陈独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