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C.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 D.从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C.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 D.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C.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
D.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秩序

答案
D
解析

举一反三

材料一 梁启超将变法的过程描述为康有为由布衣而卿相的个人发迹史,将清政府陆续推行的新政缩减至康有为主导的“百日维新”,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将政变的原因约化为主维新的光绪和主守旧的慈禧之间的帝后党争。这些观点在现行的叙述中演变为: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主要领袖,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构成的维新派是当时唯一的进步力量,康有为的思想是变法的主导思想,他多年奔走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并最终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于1898年推行了短暂的新政。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某班组成了三个兴趣小组对这两个派别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证,结果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
(1)材料一中梁启超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梁启超这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试简要说明之。
(2)材料二中的三个结论,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简要论证。
第一组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第二组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第三组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升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翼。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依。”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变法没能如期所望,感到困惑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百日维新措施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C.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工商业
D.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19世纪末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形成了阅报的风气,其中在维新思想传播方面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时务报》B.《申报》C.《苏报》D.《民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