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种现象被帝国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这一称号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这一现象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战时共产主义C.新经济

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种现象被帝国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这一称号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这一现象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战时共产主义C.新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种现象被帝国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这一称号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这一现象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B.战时共产主义
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式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法西斯主义”表示极权,“红色”表示社会主义,1945年后美苏之间意识形态对立,因此使用更普遍。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项正确。
举一反三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一则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措施:苏联***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为了使火车继续 前进,四位***分别下达命令,其中,调侃斯大林改革措施的是:
A.“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B.“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C.“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D.“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2月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中,有一场景(见右图):在布满苏联革命的红色中,蒸汽机车缓慢驶入,接着忙碌的交通,大工业拔地而起。这象征着俄国十月革命火车头带领俄罗斯进入一个新的工业时代。下列对苏联进入新工业时代的世界意义评价有误的是
A.开辟世界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
B.为战胜德日法西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C.由此确立的模式一度成为多国学习榜样
D.为日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变奠定了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47年,苏联的一本杂志把“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巡猎”错印成“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下仔”。这个事件本没有秘密蓄谋,但“罪人”的命运却是悲惨的。这反映出
A.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印刷水平低下B.苏联强调历史的真实性
C.苏联人民对列宁满怀崇敬D.苏联法制不健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