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建立有三个合适的人组成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同时还规定,地方济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管理员不再是无薪俸的义务工作者,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领取工资。有人这样描述济贫院的基本情况: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政府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减少受救济的人口和济贫的支出。 材料二 过去政府保证的基本人权是说,你可以自由地去争取你自己的幸福,至于争取得来,争取不来,政府管不了了,竞争的结果是,你失败了、你***了、你没饭了,这些不是政府要管的事情。现在把政府的职能转变过来了,在经济上的保障,就是说,不饿死人也是政府的职能了,这个最低的保障就是,无匮乏的自由变成了基本的人权。这一点,我觉得在美国的观念上是一个很大的革命。 ——资中筠谈罗斯福新政“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1834年英国修正济贫法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新济贫法如何认识。(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的美国政府在保障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其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7分) |
答案
(1)背景:政治上,英国确立完善了资本主义政权,社会两大对立阶级产生;经济上,工业革命进行,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思想上:自由主义盛行,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6分)认识:社会济贫法极为苛刻的救济条件,让许多贫困者难以得到救助,社会贫困问题不能得到解决。(2分) (2)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直接救济;推行以工代赈。(3分) 意义:政府担负起真正救助社会贫困人群的责任,保障了基本人权;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促使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4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三个方面来分析英国修正济贫法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有人这样描述济贫院的基本情况: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政府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减少受救济的人口和济贫的支出。”来分析对新济贫法的认识。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美国政府在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直接救济;推行以工代赈。这些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政府担负起真正救助社会贫困人群的责任,保障了基本人权;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促使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举一反三
1934年,美国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其理由可能与哪一项有关?A.要求统制货币 | B.减少耕地面积 | C.实行社会保障 | D.实行以工代赈 |
|
罗斯福新政时期,参议员诺里斯曾问罗斯福总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究竟是根据什么思想来建立时,罗斯福总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要告诉他们,这既不是鱼,也不是鸡,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对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来说却是极佳的美味。”对此分析理解有误的是( )A.新政体现了美国政治中的高度实用主义 | B.新政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 | C.新政减轻了人民在经济危机中所承受的苦难 | D.罗斯福总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 |
|
英国《经济学家》指出:“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战争’——纳税人用示威***乱逼政府对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 )A.欧洲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 | B.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的弊端不断显现 | C.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 D.欧洲国家的示威游行可能会引发革命 |
|
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紧急银行法》,设立房主贷款公司作为政府代理机构,其主要任务在于提供房主房屋贷款,避免因缴不出房贷而被迫丧失房屋所有权。该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A.推行国家干预 | B.恢复金融秩序 | C.保障社会民生 | D.恢复工业生产 |
|
罗斯福1932布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l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四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这表明A.罗斯福新政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 | B.白银取代黄金成为世界货币 | C.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不断加强 | D.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美国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