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 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运用排除法排除C项,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30年已经是民国时期,京郊村子里妇女缠足者仍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充分说明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故答案为A项。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与1930相距时间太长,排除D。 |
举一反三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
|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体现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相关主张。(4分) 材料二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张,(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背景。(2分) 材料三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陈独秀的观点,(2分)并指出其论证的理论依据。(2分) (4)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两者观点的本质不同,(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2分) |
在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这一现象在本质反映出A.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 | B.封建等级观念彻底消除 | C.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 D.奢侈主义拜金主义盛行 |
|
天津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1915年天津第一家大型机器面粉厂诞生,1917年天津最大纱厂之一的华新纱厂建成,1919年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厂诞生。促使这一时期天津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变革 ②欧洲列强因一战无暇东顾 ③官僚资本的积极扶持 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升 |
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此时“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A.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 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 C.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 D.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奠定基础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