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5日,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朝日新闻社的邀请,上海市舞蹈学校以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组为班底,组成“中国上海舞剧团”,受命赴日演出。这一行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72年7月5日,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朝日新闻社的邀请,上海市舞蹈学校以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组为班底,组成“中国上海舞剧团”,受命赴日演出。这一行为 A.是巩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力作 | B.是促进中日关系的官方交往 | C.是中日为了庆祝建立外交关系 | D.属于中日双方民间文化交流 |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中日建交于1972年9月,所以AC两项错误。材料中的“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朝日新闻社的邀 请,上海市舞蹈学校以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组为班底,组成‘中国上海舞剧团’”表明这个交流是民间团体的交流,不是官方的,所以答案选择D项。 |
举一反三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准确信息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 B.美苏两极格局已结束 |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 D.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
|
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A.农村中“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 C.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
|
古语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古人还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新中国成立后有人研究饮食文化时认为:“20世纪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
时期
| 所送的嫁妆
| 20世纪80年代
| 被褥、“红包被”、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 21世纪初
| 被褥、“红包被”、高档组合家具、名牌手表、笔记本电脑、汽车
| A. 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 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D.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
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以后走向衰落。衰落的主要原因和后果是( )A.内乱外患阻断棉布外运、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 B.洋纱、洋布大量倾销、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沿海地区机器纺织业转为机器丝业、农民转为种桑养蚕 | D.该地区棉花产量急剧下降、崇拜洋货的风气盛行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