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 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
|
答案
B |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对应着“头上和脚上的变化”,故选B项。 |
举一反三
20世纪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和大口袋的军装备受青睐;60年代,一身绿色的军装是最具有特色的着装方式;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90年代,变化多样的时装极为流行。以上关于我国人们着装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们的着装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 | B.服装款式及其面料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 C.人们的着装变化与思想观念变化是一致的 | D.建国后,中国人在“穿”的方面不受西方影响 |
|
材料一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清末民初时社会观念的变化。(4分) (2)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新气象,比较其形成的不同原因。(6分) |
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 B.组建了近代海军 |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 D.禁绝外来事物 |
|
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
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 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②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③ 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