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分)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修

(29分)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9分)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
——(1644年)摘编自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汤若望上清廷奏疏
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1664年)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之言论
材料二: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
——陈振先《送旧历文》(1929年12月31日《大公报》)
材料三 :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
——1930年1月7日《盛京时报》
材料四:2005年,美国纽约州开始将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与此同时,“中国式”圣诞节也在中国悄然兴起,与之相关的生意非常红火,但中国并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中国的圣诞节也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
——摘编自《华盛顿邮报》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
(2)辛亥革命后,阳历成为法定历法。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6分)(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
(3)材料三对改行阳历持何态度?(1分)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6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方面简要分析近年来“美式春节”和“中式圣诞”现象出现的原因。(10分)
答案

(1)信息:新航路开辟;西方传教士来中国(或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传教士修订新历法;早期西学东渐(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中国);顽固守旧官员盲目排外;明清朝代更迭。(每点2分,任答3点得满分6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背景: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阳历取代旧历,彰显共和精神;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历法认同趋于西化。(2分)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用阳历便于与国际接轨。(2分)
③文化上:西式文化冲击近代中国(西风东渐),颁行阳历以迎合世界潮流。(2分)
(每个方面任答1点得2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3)反对(或不支持)。(1分)
合理性:①政治上:旧历迎合宗族社会的需求;政府在无关政体方面可向民间社会作适当的妥协与退让。(2分)
②经济上:旧历适合农耕经济的需要。(2分)
③思想上:民族传统与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应予保留。(2分)
(每个方面任答1点得2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4)国内原因:①政治上:民主法治的完善为假日经济繁荣提供制度保障;
②经济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促进中西文化相互交流;
③文化上:双百方针恢复促进思想解放;
④外交上:中美关系正常化增进相互交流;
国际原因:①政治上: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②经济上: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促进各国文明融合;
③文化上:全球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
(改革开放、中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必答点,每点2分,共6分。其他方面任答1点得2分,但总得分不能超过满分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注意根据材料依次读出信息,然后加以提炼即可。根据材料一中的“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可以提炼出的信息是新航路开辟;由“臣(指汤若望)”“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可知西方传教士来中国(或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根据“令修历法”“修历”等信息可以知道传教士修订新历法;由“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可知早期西学东渐(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中国);根据“前朝(明朝)故帝”可知明清朝代更迭;根据“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可知顽固守旧官员盲目排外。
(2)这一题材料二只是提供了辛亥革命之后阳历取代旧历的事实,历史背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干提示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回答,所以需要结合辛亥革命这一事件的时间去思考,应该不难考虑出相关的背景。政治可以结合辛亥革命这一事件和孙中山等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来思考,经济则需结合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及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去考虑,文化则应该从西学东渐和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的角度来考虑。
(3)态度:根据材料三中的“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必不敢忘”可以知道材料三对改行阳历的态度是反对。合理性: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从材料三中可以根据“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和“亦与政体无关”可以得出政治上来说,旧历迎合宗族社会的需求;政府在无关政体方面可向民间社会作适当的妥协与退让;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中国的旧历是适合农业生产的,所以从经济层面来说,旧历适合农耕经济的需要;在结合所学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角度来说,民族传统与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应予保留。
(4)题目要求从国内、国际两方面简要分析近年来“美式春节”和“中式圣诞”现象出现的原因,还应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所以要注意从国内和国际大方向去思考,另外,每个大方向还需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去思考;还有就是这个材料反映的是中美之间民间习俗的互相影响,所以改革开放、中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必答点。
举一反三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实行所谓“钓鱼岛国有化”,企图否定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右图政治漫画的本质寓意是
A.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B.日本国内极右势力猖獗应引起世界人民的高度警惕
C.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D.中日两国同处东亚不免发生摩擦碰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中说到“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材料反映了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
A.振兴荣氏家族昔日的雄风B.与外商企业争利
C.挽救中国的纺织业D.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学教材反映了一个时期历史的发展变化,下面语文教材的图片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1958年语文教材中的插图   2003年小学语文教材封面
A.环保意识增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教育思想的曲折发展
C.政治制度的变
D.中国经济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经济、政治发展影响、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反之文化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一)》
材料二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材料三 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一文中说:“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他还认为“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在1917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又发表《再论孔教问题》,提出“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邓绍基《文化论争与学人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若干论争的再认识》
材料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6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1分)他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理由是什么?(2分)中国的“孔子时代” 为什么能得到他的盛赞?(4分)
(3)材料三对孔教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思想文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这一学说
A.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B.重视探求自然规律
C.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D.蕴涵朴素的唯物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