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将孔子提出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和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归纳为“三纲五常”。

后人将孔子提出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和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归纳为“三纲五常”。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后人将孔子提出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和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归纳为“三纲五常”。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举一反三
汉武帝时期兴办的太学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太学中教授的儒家经典是(    )编写的“四书五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孟子B.朱熹
C.孔子D.汉昭帝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1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也。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材料三: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四: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最基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否根本对立?(1分)为什么?(3分)
(3) 材料三和材料四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2分)
(4) 应如何评价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2分)
鲁迅说:“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句话说明了
A.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根本一致
B.儒家思想就是法家思想
C.儒家、法家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D.儒家、法家的代表是兄弟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打算将《孟子》斥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等是配享孔庙的)请判断,孟子的哪一主张最有可能是朱元璋“龙颜大怒”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