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向,儒、佛、道三家逐渐融合。“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体现的是A.佛教与道教的融合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向,儒、佛、道三家逐渐融合。“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体现的是A.佛教与道教的融合 |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 C.三教的融合 | D.儒学与道教的融合 |
|
答案
D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含义是不管身处朝堂还是隐身山林之中,圣人的社会职责不会变化,即要心怀天下安危和黎民幸福,这也与范仲淹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相似,庙堂和山林分别是儒家建功立业和道家修身养性的场所,所以材料中的观点体现的是儒学与道教相互融合,答案选D,A B C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点评:魏晋时期是儒学第一次面临外来文化挑战的时期,佛学的传入和广泛传播使儒学的发展遭遇极大风险,儒学能否融合佛学思想是儒学能否再次创新的一次重要机遇,同时也是儒学正统地位能否巩固的重要一环。 |
举一反三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 |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 C.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
2010年10月9日《中国经营报》发表题为“本周聚焦二‘嫦娥’奔月”的文章指出,“嫦娥二号”10月1日完美升空,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 C.“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二 宋徽宗赵佶以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三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沈松侨《振大汉之天声——民族英雄系谱与晚清的国族想象》 材料四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理学对宋代文人及书法、绘画的影响。(6分) (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宋明理学。(8分) |
以下有关古代儒家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 B.董仲舒吸收了道家的“大一统”思想 | C.陆九渊反对传统伦理道德 | D.李贽强调以孔孟权威抨击理学 |
|
下图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中共八大的决策 |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C.“一五计划”的实施 |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实行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