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二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请回答: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1)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2分)
(2)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一、二又有何不同?(2分)
(3)据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阳明心学的内容。(2分)
(4)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的实质都是什么?就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1)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主张现有理后有物。(2分)
(2)材料三认为人“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而材料一、二则认为“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2分)
(3)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2分)
(4)“理”实质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2分)积极意义,例如: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比较材料一、二的内容可以发现二者在思想上都认为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主张现有理后有物。(2)材料三认为人“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而材料一、二则认为“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3)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概括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4)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本上都是理学,其实质相同,即强调“理” 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其积极意义表现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
点评:宋明理学主要是指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高考中将二者进行对比考查成为最常见的考查方式和角度。在高考中还应关注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消极: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人的自然***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举一反三
温总理在指挥青海玉树救灾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的心才能安。”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人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当仁不让于师”D.学思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道家学派
A.同情人民的疾苦B.倡导“无为而治”C.提倡辩证法思想D.主张“道法自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的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