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被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
举一反三
该图体现了古代中国农村“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状态。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耕”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洋布的大量输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洋务运动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些外国商品最有可能来自
A.日本B.英国C.苏联D.美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历史现实,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这种变化的主要标志性意义是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A.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确立
D.改革开放和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B.敲响大跃进的战鼓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