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天理流行,处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遂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⑴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⑵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⑶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6分)
⑷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
答案
⑴认识: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
⑵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2分)
⑶观点: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判断是非的标准在学校。
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6分)
⑷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并焕发新的生机。(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演变发展过程。第(1)问考查儒学的社会价值。根据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考查儒学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理学主要新在何处。根据所学知识,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第(3)问考查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经济根源主要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第(3)问考查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根据材料材料一二三分别讲述了西汉、宋、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要求概况发展演变过程,主要回答它的历史阶段特征。
举一反三
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
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
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D.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该图《孔子讲学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
B.孔子讲学注意因材施教
C.孔子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D.孔子教育学生“学而时习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前551-前479年)               图二(前179-前104年)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图二中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思想有哪些?此后儒学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7分)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在本质有何共同点?(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
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蒸汽时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千龙网上《从大脚到多变:中华民国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 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时间
美丽标准
1900~190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00~1919年
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
①西方文化传入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⑤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