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是在A.日内瓦会议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C.万隆会议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是在A.日内瓦会议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C.万隆会议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是在
A.日内瓦会议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C.万隆会议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
C
解析

举一反三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种情况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汉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 ,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⑴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4分)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2分)
⑵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4分)
⑶董仲舒的上述思想主张实施后,对“孔子之术”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漕运水手多来自于山东、北直(河北)等地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流民……长途漕运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加以官方对水手的盘剥,促使水手们不得不联合起来以共担风险、维持生计。漕运水手与佛教支派一一罗教(宣扬患难互助)相结合,就产生了清帮。
(当时奏折)认为“但此等邪教,最易惑众”,因此,一定要“严加究审,从重处治。”结果,清政府对之采取了严厉的取缔政策。
(18世纪末清政府镇压罗教后)他们摒弃被官方废止的名教“罗教”,改称清门,订立“帮规”、“家法”……垄断着江浙漕运行业。
19世纪40年代后期,政府……被迫放弃河道,永远改用海路。……水手们已经组成了秘密会社……l9世纪40年代这些会社开始表现出很有政治抱负的样子,并开始在纤夫,甚至在旗丁中间扩展影响和发展组织。……鸦片战争以后这些组织采取了反满的意识形态。
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光复过程中,都有清帮参加对清军作战。这些力量同其他秘密会社一起成为传统统治秩序的反抗者和破坏者,使清王朝的社会控制受到巨大冲击,并最终在有秘密社会参加的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崩瓦解。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侯建新《经济社会史评论》
材料二:现实生活并没有对被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无情地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大军有丝毫的怜悯与同情,失业、疾病、伤残、年老等像魔鬼一样时时伴随在他们身边,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国家根据1793年罗斯条例鼓励友谊会“为了互相救济和维持生病、年老和体弱会员的生活,以自愿捐款,筹措独立基金”,使它们能以取得社团法人的多种资格。19世纪30、40年代,一些大的甚至全国性的友谊会团体相继出现。根据1874年英国的官方报告,友谊会可使济贫制度每年节省救济费约200万英镑。1911年《国民保险法》颁布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被以“核准团体”的身份变成了福利国家政策的执行机构。
——侯建新《经济社会史评论》
(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帮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清帮发展壮大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93年前英国友谊会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政府对待清帮和友谊会的态度及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对民间互助组织发展的影响。(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了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出了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提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材料一 西方人在刚开始时很是怀疑苏联创造新社会的计划,很多人都认为它一定会失败。而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展开,怀疑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兴趣。但是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却又对苏联的印象都不好,如果还不能称为幻灭的话。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在另一方面,大部分西方人也都同意,没有五年计划造成的工业增长,苏联就不可能在二战中对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西方人是如何评价苏联五年计划的。(4分)
材料二

(2)图片反映了两个“五年计划”中的什么现象?各自的影响是什么?(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