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分歧主要在于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天理”所在C.“灭私欲”D.对佛、道思想的认识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分歧主要在于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天理”所在C.“灭私欲”D.对佛、道思想的认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分歧主要在于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天理”所在
C.“灭私欲”D.对佛、道思想的认识

答案
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宋明时期儒学的理解。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都是唯心主义的,心学是认为心是万物本原,通过人内心修养直接体悟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此答案为B。
举一反三
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历史。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之间关系  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④“明天人之分”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学是孔子创立的,但在中国,也几经变迁,一变为汉代经学,再变为宋明理学,三变为经世致用之学。宋明理学发展相对于汉代经学最主要的变化是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维护封建统治为己任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宋经学家石介在《中国论》中说:“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本是中国人,石介连他也说成“自胡来入我中国”意图是
A.宣传文化兼容,促进文化融合B.佛道夷狄化,以抵制其传播
C.削弱佛道冲击,重建儒家独尊D.激发民族复仇,服务开疆拓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未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3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材料四 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以来,孔子思想在中国一直是国家的主流思想。l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由盛转衰,中国一些学者反思后认为,是孔子思想造成了中国的落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更激烈地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的声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跌到了谷底。
——《孔子在中国声望达到百年来最高点》(新华网)
(5)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以来孔子声望“跌到了谷底”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五 韩国不仅现代化程度较高,也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政府不仅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而且通过风俗礼仪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
(6)据材料概括韩国政府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这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