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西方文明特点不同,在各自道路上都有较大发展。回答18、19题。小题1:下列美学观点,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

在古代,中、西方文明特点不同,在各自道路上都有较大发展。回答18、19题。小题1:下列美学观点,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古代,中、西方文明特点不同,在各自道路上都有较大发展。回答18、19题。
小题1:下列美学观点,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C.“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D.“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小题2:“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       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

小题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意是: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其中“大象无形”出自《道德经》,这是道家思想的反映。“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大意是:看见青翠的竹子,那就是我们的法性身;看见郁郁的黄花,那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反映佛教思想。“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出自《论语》,大意是:礼的功用是以能让人们和顺相处最为贵重,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反映儒家思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选自《庄子》,大意是: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反映了道家思想。故选C。
小题2:从材料中的"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可得出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这一结论;从材料中的"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以及"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可以判断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③不符合史实,有资格享有民主权利的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女性、外邦人、奴隶等都被排除在外,另伯里克利改革时规定十将军委员会等职务不开放,所以并非所有官职开放。故选B。
举一反三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回:答18、19题。
小题1: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下列各项为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推翻国民党政权B.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提前完成“一五”计划
小题2:2001年10月,中国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非正式会议,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并重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奖励实业的法令
C.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7年,***提出中国的经济总量要在15年后赶上或超过英国。50年后,他的宏伟愿望得到实现。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法国和英国,位居世界
A.第一位B.第四位C.第八位D.第十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三幅图片在当今世界许多地方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起来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规范化D.经济全球化渗透到百姓生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工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回答15、16题。
小题1:***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2: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