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搭起了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骨架,因此国人也

材料一 “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搭起了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骨架,因此国人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搭起了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骨架,因此国人也称之为工业化奠基之役”。
——《从赶英超美到坚定改革开放》
材料二   1964年,***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他们。”
——人民网
(1)材料一中的工业化奠基之役指的是什么?有何意义? (4分)
(2)材料二中,15年中“做对了”的事和“一些错事”分别有哪些?(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在经济建设方面你有哪些启示?(2分)
答案
(1)一五计划(2分);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起步)(2分)。
(2)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八字方针(4分,答对其中4点即可);大跃进,人民公社(4分)。
(3)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发现不足,及时调整。(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轻工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其主要依据是
A.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心   
C. 反映了人民要求发展经济的愿望
D. 提出发展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③①④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
材料二 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材料三 从今以后……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15日)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材料一中,***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1956年底我国发生的根本性变化。(4分)
(2)材料二所说的“几次波折”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哪两次?(4分)造成这些波折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召开的什么会议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2分)
(4)根据材料四,1979年后中国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变革?(2分)这种变革有何重大的意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制度。考试级别严格,到明朝,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范进中举”应该参加的是哪一级考试
A.院试B.乡试C.会试D.殿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